案例中心

韩国围棋比赛时长

2025-08-01

韩国的围棋比赛时长整体呈现出明显的“快棋化”趋势,其国内赛事普遍采用较短的用时规则,这一特点与国际赛事和其他围棋强国的习惯形成鲜明对比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
⏱️ 一韩国国内赛事:快棋主导

1. 主流用时规则

信誉担保网
  • 基础用时短:韩国80%的职业赛事采用限制时间在20分钟以内的快棋制,其中围棋联赛的基础用时通常仅为10分钟(如KB联赛)。
  • 加秒制普及:越来越多赛事采用“加秒制”代替传统读秒,例如:
  • 麦馨杯九段战:每方10分钟基础时间,每手棋加30秒;
  • KB联赛:每方10分钟基础时间,每手棋加10秒(超快棋模式)。
  • 这种规则下,棋手需快速落子,否则极易超时负。

    2. 快棋比例高

    在韩国15个主要职业棋战中,10个为快棋赛事,快棋比例高达80%。日常训练和联赛也以快棋为主,导致韩国棋手普遍擅长短时间决策。

    二国际赛事中的韩国影响

    1. 韩国主办的世界大赛

    韩国积极推广快节奏规则至国际赛事,例如:

  • 世界最强棋士战:采用每方1小时基础时间 + 每手30秒加秒制;
  • 南洋杯:每方2小时基础时间 + 每手15秒加秒制(虽由中国主办,但规则受韩国影响)。
  • 2. 对中日棋手的影响

  • 中国棋手(如许嘉阳)在加秒制比赛中常因时间压力失误,而日本棋手更难以适应快节奏。
  • 韩国凭借快棋训练优势,在采用类似规则的国际赛事中占据先机。
  • ⚖️ 三传统赛事与国际对比

    1. 少数慢棋赛事

    仍有部分赛事保留较长用时,如:

  • LG杯(韩国主办):每方3小时基础时间 + 5次40秒读秒(相对“慢棋”);
  • 春兰杯(中国主办):每方2.5小时 + 5次1分钟读秒(中韩棋手共同参与)。
  • 2. 与中日对比

    | 国家 | 典型国内赛事用时 | 特点 |

    |-|--|--|

    韩国围棋比赛时长

    | 韩国 | 10分钟+10秒/手(KB联赛) | 超快棋主导,强调手速与记忆 |

    | 中国 | 2小时+5次1分钟读秒(主流赛事) | 偏重长考,接近国际慢棋规则 |

    | 日本 | 8小时“两日制”(棋圣战等) | 保留传统,注重深度计算 |

    四争议与影响

    1. 优势与隐患

  • 优势:快棋提升比赛观赏性,吸引观众;韩国棋手因日常训练形成竞争优势。
  • 隐患:偶然性增大,易因失误翻盘;削弱围棋的战略深度,被批评“背离棋道精神”。
  • 2. 棋手适应性分化

  • 年轻棋手(如申真谞)能快速适应超快棋,但老将(如曹薰铉)常因操作计时器失误告负。
  • 部分棋手(如姜东润)坦言快棋导致“慢棋能力下降”。
  • 总结

    韩国围棋比赛时长以超快棋为核心,国内联赛普遍采用10分钟基础+10秒/手的极限节奏,并通过国际赛事推广此规则。尽管提升了对抗强度和偶然性,但也引发对围棋本质的争议。中国棋手需针对性训练加秒制,以应对韩国在规则上的“先手优势”。